坦桑尼亚十大旅游景点一览(4)
塞伦盖蒂国家公园
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,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,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,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。1940年后成为保护区;1929年,塞伦盖蒂中部228,600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区;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;1959年得到扩大。
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塞伦盖蒂──恩戈罗恩戈罗生物保护区(连同毗邻的马苏瓦狩猎保护区)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,同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(1,476,300公顷)是整个生态保护区(2, 305,000公顷)的一部分。东南与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(809,440公顷)相邻,东北和洛利翁多狩猎保护区(400,000公顷)接壤,北面与肯尼亚马拉国家保护区(151,000公顷)相连,西面是格鲁梅蒂狩猎保护区(500,000公顷)。海拔高度介于920米到1850米之间。
塞伦盖蒂平原主要是火山灰覆盖的结晶岩,伴有大量露出地面的花岗岩(丘陵)。北部和西部狭长地带主要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山地。两条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,还有不少的湖泊、沼泽、泉眼。
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,12月和3、4月为高峰期。年平均气温20.8℃。海拔1150米处记录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。降雨量向东递减,自北向西递增,在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狭长地带年降雨达950毫米,公园最北端肯尼亚边境附近年降水达1150毫米。
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,但在严重干旱时几乎全部变为沙漠。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粟(盐碱土壤的代表植物)等茅草。在较湿润地区,水蜈蚣属植物生长占优。公园中部为大片金合欢林地草原。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,以及一些长廊林覆盖了公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。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欢。
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
在巨大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内是野生动物的聚集地,有大量的大型哺乳物。在附近的奥杜瓦伊峡谷,曾经出土早期人类的化石,以及人类生活的足迹。坦桑尼亚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,曾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
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共和国北部。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保护区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区,西接塞伦盖蒂国家公园,东连马尼亚腊湖国家公园,占地80,944平方公里。该地区于1957年在行政上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范围内划出,成为独立的自然保护区。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、奥杜瓦伊峡谷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。
每年五六月间,庞大的斑马群和花斑牛羚群汇聚在塞伦盖蒂高原,六七匹一排横立,准备开始行程500公里的向西迁徙。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壮观景象举世罕见。
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,海拔2286米。800万年前恩戈罗恩戈罗曾是一座活火山。火山口底部,专业术语称之为破火山口,即火山锥陷入火山井而形成的大凹地,面积达160平方公里。沿火山口外缘为环形,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拔地而起,高耸入云。
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内的动物,从最小的"迪克迪克"羚羊到犀牛、狮子、大象,种类繁多,数量惊人,火山口也因此名扬天下。每当春天来临,准备一年一度迁徙的火烈鸟成千累万地云集在火山口的咸湖,宛若一层粉红色薄纱铺撒在湖面上,美丽异常。火山口内的花卉繁复,百合花、菖兰花、矮牵牛、雏菊、羽扁豆、三叶草竞相开放,万紫千红,使火山口景色迷人。马赛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区。
20世纪50年代中期,在距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西侧40公里处发现了奥杜瓦伊浅峡谷,峡谷因古河水侵蚀岩石层而形成。1959年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南猿头盖骨。1960年又发掘出距今190万年的能人化石残骸、石器以及迄今仍被狩猎的动物之远祖化石。这些发现对目前复杂而又有争议的人种系谱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。
(编辑:www.sjfsw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