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月牙泉飞沙为何不落:只因凌空而过
月牙泉,古称沙井,俗名药泉,自汉朝起即为“敦煌八景”之一,得名“月泉晓澈”。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,东西宽约25米,泉水东深西浅,最深处约5米,弯曲如新月,因而得名,有“沙漠第一泉”之称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,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。
关于月牙泉、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:从前,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,而有一座雷音寺。有一年四月初八,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,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,顶礼膜拜。当佛事活动进行到“洒圣水”时,住持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,放在寺庙门前。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,要与住持斗法比高低。
只见术士挥剑作法,口中念念有词,霎时间,天昏地暗,狂风大作,黄沙铺天盖地而来,把雷音寺埋在了沙底。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,还放在原地,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,但碗内始终还是不进一颗沙粒。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,那碗圣水还是安然如故。术士无奈,只好悻悻离去。
刚走了几步,忽听轰隆一声,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,术士变成了黑色顽石。原来这碗圣水,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,世代相传,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,故称“圣水”。由于左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,佛祖便显灵惩罚,使碗倾泉涌,形成了月牙泉。
以上这个故事虽然有趣,但毕竟是传说。因为今人对飞沙为何不落的月牙泉非常感兴趣,于是关于该湖的形成,在经过一番调查后,大体有了以下几种解释:对于月牙泉形成,有许多说法。有人认为,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,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,由于沙丘移动,水道变化,遂成为单独的水体。因为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,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,所以不会枯竭。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,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。
还有人说,是因为断层的渗出,才成了泉。他们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,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的含水层,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,潜流流出,于是成了泉。
还有人说,因为大风的侵蚀,才有了湖。即原始的风蚀洼地,因为随着风蚀作用的加剧,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,在新月形沙丘内湾,便形成了泉湖。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、中间低,自东吹进环山洼地的风会向上方走,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,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,沙山也总是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,这才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景。
(编辑:www.sjfsw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