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设为首页] [加入收藏]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亚洲风俗专栏 > 正文

撒拉族丧葬习俗

时间:2017-07-24 23:22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世界风俗网 阅读:

撒拉族人病重时,其亲朋好友都要带着茶、糖等礼物来探望。如果平时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,如背谈、造谣中伤、冤枉、欠帐等,病人和探望之人要相互取得对方的原谅。当病人危殆时,禁止各种噪声,除至亲骨肉外,他人不得入病房,惟有深明教义者亲侍病人身旁,病人“口唤”(亡故)后,由家人瞑其目,合其颏,理其发须,顺其手足,然后把遗体安放在公用尸盒上,家人围尸哭泣。

同时,派人告知远近亲友及本村清真寺阿訇,亲友等至丧家后,向丧主吊唁,进行悲切的“哭丧”,撒拉语叫“牙斯牙格拉”。其内容都是怀念亡人,讲亡人在世时如何勤劳持家,如何待人接物,又如何为人效劳而又赢得大家的尊敬等等。 

而撒拉族的葬,因撒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,其葬礼一般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,习惯速葬,一律土葬,不用棺椁。人一去世,清真寺马上通知村里年轻人到坟园去挖坟坑。坟坑大小因人而异,成年人的坟坑深约2米,小孩的则浅一些,长度比亡人身长略长,宽约0.8米。坟坑方向为南北方向,在底部西边要挖一偏洞,为放置亡人遗体的地方。撒拉人认为,挖坟坑是一种善行,坟坑挖得多,自己死后不会被问罪。

若是父母亲去世,嫁出去的女儿要在三日内送来300斤左右的粮食和一只羊。若嫁出去的女儿较多,还轮流在亡人去世的头七、二七、三七之日煮麦仁饭。若无女儿,则由儿子来煮。埋葬时,施散给葬礼参加者的钱物由儿子承担,若儿子较多,其费用分摊,若只有一个儿子,则由其全部承担。

把亡人从家中抬出去之前,要给亡人洗浴身体,洗浴亡者的一般为宗教品位较高的人。给亡者净身,撒拉语“苏土特”(抓水)。洗浴方式为:从头到脚,从右到左,遮羞体,裹白布(从膝盖至肚脐眼),洗浴动作要在一布单底下进行。待洗净擦干后,要撒以红花或麝香,再用白布裹住其身,就是“穿克凡”。

成人的“克凡”布需三丈左右,男的要做成三件,女的要做成五件。里头背心小,要露出手臂,套头,露出膝盖;中层由颧底(下巴底)至脚踝,除头、脚外不露出其余部分;外层要包裹全身,女的另有盖头、腰带。“克凡”穿毕,将亡人置放于专门的遗体木匣内,上面用一线毯盖住,由十几个年轻人抬至清真寺或坟地,举行殡礼。殡礼不能在正午或日落以后进行,一般在伊斯兰教的晌礼、晡礼时间举行。

埋葬亡人时,要转“菲提勒”。“菲提勒”就是用手巾包起来的施散给众人的一包钱。伊斯兰教规定,男到12岁,女到9岁,便算成人,要履行主命。直到去世,期间所未能完成的主命,必须交罚款。如缺一番礼拜,得交三斤六两小麦等。若付不起全部罚款,可将一年的罚款用布包起来,在坟园里给围坐一圈的老人或阿訇、满拉施散。
其方法是:亡人家属将一包钱诚心诚意地送给一个人,该受钱人也诚心接受,然后又诚心回送给亡人家属,如此从一人手中转到另一人手中,一直转给38人。如果转“菲提勒”时,某受钱之人将钱不再送还给亡人家属,该家属也不能索要,因为钱是真心送的。但这仅仅是想象中的事情,在撒拉族地区从未听说有此类事情发生过。

殡礼结束后,开始埋亡人,两三个品行高的人下坟坑,把用白布裹好的亡人放进偏洞,亡人头朝北,脚朝南,脸朝西,再用土坯封住偏洞口,待里边的人上来后,周围的年轻人迅速填土,最后堆成一个坟包。之后,阿訇开始念古兰经。亡人去世后的一两天内,在亡人家里一般不烧火做饭,其“孔木散”和“阿格乃”轮流将饭食送来,他们自动来到亡人家里,帮助砍树、劈柴、捣小麦,安置大锅,宰羊煮肉等,替亡人家属准备善后工作,减轻亡人家属的负担和悲痛。

埋葬亡人后的第三天,亡人家里煮好麦仁饭,炸好油香,一般在晨礼结束后,把清真寺里做礼拜的人都请到家里吃饭,意在用这种方式“搭救”亡人,祈求真主能减轻对亡人的惩罚。在亡人去世后的第三天,之后的第七天(称头七),再后的第七天(称二七),再后的第七天(称三七),以及去世后的第四十天、第一百天、周年都要煮麦仁饭,请全村人来吃。

埋掉亡人后,男性家属一般每天清晨要去坟园念经。祈求亡人生前罪行能够被真主饶恕。这种诵经刚开始每天去五次,然后逐渐减少次数,但总的时间会持续三四个月,甚至半年左右。以后,改为每个星期五清晨去诵经。

(编辑:www.sjfsw.cn)

顶一下
(4)
100%
踩一下
(0)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