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乡族婚礼习俗有哪些?
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,其历史、民俗十分悠久,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,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。过去东乡族的婚姻形式中也存在过一夫多妻的现象,但现在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,并严格执行着两原则,即一是亲族外婚,二是宗教内婚。亲族外婚是指同一家族内部的成员严禁结婚。宗教内婚是指无论男女,其配偶必需是信仰同一宗教即伊斯兰教的人当中选择,而且最好是同一教派内部的成员。
并且,东乡族婚礼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,基本上由父母决定,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,大多由“找赤”(媒人)中间传话。一般先由男方请“找赤”到女家说亲,女方应允后,男方就要送“订茶”做见面礼。“订茶”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。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,即“麦赫勒库和”(送彩礼)。届时,由男方及其父亲,叔伯、媒人、陪客共携彩礼赴女家。彩礼分两种:一种是茶叶、红糖、糕点等,一是经媒人事先议订的衣服,现金及耳坠、手镯等。东乡族有些山区还有订婚送馒头的习俗。男方家将当年收下的小麦磨成白面蒸成馒头,每个约1公斤,顶部预先抹点姜黄,用刀稍稍切开,蒸熟后,雪白的馒头顶部如开黄花,预示亲家来年五谷丰登。
东乡族的婚礼俗称“宴席”。结婚这天,双方家里热闹非凡,亲戚朋友、隔壁邻里都应约而来,并按亲戚关系的亲疏,朋友交情的厚薄“搭礼”,以表示祝贺。宴席的吃食注重遵循传统的规矩,主要有各种油炸面食、糖包、肉包、烩菜、羊肉、鸡肉等。席上不放烟酒。对结婚日期男女双方家庭可随意商量,多在秋收后或冬闲时举办,一般以“主玛”(星期五聚礼日)为吉祥日子。
结婚这天,要进行简单的伊斯兰教仪式。男方到女方家娶亲时,由阿訇主持,征询男女青年同意结婚后,当众颂经念“尼卡”,说明经过阿訇证婚,婚姻方才被社会承认。阿訇征询时有一方不愿意,婚约即无效。在念“尼卡”时,阿訇当众议定婚后男子给女子一定数额的“尼卡钱”。“尼卡钱”象征着男子向女子承诺的义务,约束其不随意抛弃妻子。
念罢"尼卡"后,证婚人把预先摆好的一盘红枣、核桃撒给围观的大人和小孩,表示早得儿女。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前,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。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“哈利”,表示祝贺。宾客中一人带头呼“哈利”,众人(多是少年)和之,并按拍节击掌或拍手臂,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,左右转圈。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,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,新娘美丽,夫妻恩爱,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。晚上也兴闹房,第二天新娘同客人见面称“拜客”,下午新娘第一次进灶房,擀长面,称“试刀面”,请邻里老人品尝新媳妇的手艺。
居住在甘肃洮河以西,大夏河以东,黄河以南一带的东乡族,他们的婚礼还有一个趣味盎然的程序,叫“偷厨”。迎娶新娘的当天,新郎 陪郎等迎亲队伍了女方家里,女方家里照例要设宴款待。婚宴之后,新郎就要亲自把家里准备好的木梳和篦子送新娘的闺房中,要向帮助新娘梳装打扮的女眷们表示谢意。接着,新郎和陪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,一是客客气气地向厨师和帮灶的姑娘们问好致谢,二是窥探准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厨房中“偷”走一件厨房用具。
但新郎要在姑娘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偷走一件用具,谈何容易。岂知,姑娘们一见新郎和陪郎进了厨房,先是动嘴戏弄嘲讽新郎,继而干脆动手,抓起锅底黑灰就往新郎陪郎脸上涂抹,一直要把他们抹成大花脸才心满意足。喧嚣嬉闹之际,正是新郎浑水摸鱼之时。 (编辑:www.sjfsw.cn)
混乱之中,新郎迅速“偷”走一件小用具,藏在身上。姑娘们明知新郎已“偷”走了东西,但却不知道他到底偷起了什麽用具。于是,蜂涌而上,七手八脚地把他拖到一边再乱涂乱抹一阵锅烟。新郎“偷厨”已经得手,于是便奋力冲出姑娘们的包围,在姑娘们的嬉笑声中,狼狈逃窜,连新娘也不娶了。“偷厨”结束后,自会有人把新娘子给他娶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