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江南古镇-乌镇有哪些民俗风俗二
时间:2015-05-20 14:40 来源:世界风俗网-网络收集 作者:秩名 阅读:次
关于乌镇的有趣的文化习俗还有许许多多。悠悠岁月,乌镇人坚忍不拔地开拓自己的家园,酿造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,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民俗风情,使她成为了江南古镇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!乌镇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在求生存、图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所凝练和闪射出来的智慧、精神和力量,如滋润大地和生命的水一样,构成了水乡乌镇的灵魂和血脉。
乌镇的蓝印花布非常有名,蓝印花与苗族的蜡染一样,都是我国最古老的织物印花方法之一。与苗族的蜡染布相比较,蓝印花布无论是在色彩的饱和度,还是印染工艺技巧方面都是有过之而不及的。蓝印花布古称“药斑布”、“石灰浇花布”,又称“蓝拷花布”,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枝美丽奇葩,它以质朴的色彩,古拙的纹样,素雅的风韵,清新明快的魅力而享誉海内外的,因为布是以靛蓝印染而成,故名蓝印花布。
蓝印花布制作历史渊远流长,早在秦汉,在织物上印上花纹染色的面料称作“缬”,据《二仪实录》载“缬,秦汉间始有”,《周礼·工记》在记载当时染色工艺状况时也写道“青与白相间也”。
在秦汉造纸术未发明,棉花种植尚未引进,因此人们只能在木板上二面阴刻成花纹,然后把麻、丝织物夹在二块花版之间进行草木染色。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“夹缬”,这也可以说是今日蓝印花布之雏形。
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,七世纪棉花种植从印度传入,十三世纪松江人黄道婆从海南把棉纺技术传授给江南织农,因而民间蓝印花布花版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,老百姓对棉质蓝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。
手工蓝印花布始于汉朝,发展在宋代,而真正形成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独特风格是在明清时期。在宋元蓝印花布称为“药斑布”,在明清又称作“浇花布”。
在明清时期,由于当时崇德(今桐乡)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宜“蓝草”(印染兰印花布的一种主要植物染料)的生长,且“蓝草”种植在当地农村已十分普遍,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,故在明清时期崇德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充斥街市,据明代《崇德县志》记载,在“染织局”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。
(编辑:www.sjfsw.cn)
顶一下
(4)
100%
踩一下
(0)
0%
最新内容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