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伯族的风俗习惯
锡伯族(英文:Sibe people)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。锡伯族是由明代女真直接发展而来。其族名本是锡伯族自称,口语称“Siwe”书面语写“Sibe”。在汉文史书中,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,如须卜、犀毗、犀比、悉比、失比、失必尔、师比、西卑、室韦、失韦、斜婆、西伯、史伯、洗白、西北、席白、席北、锡北、锡窝等,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。
据史料记载,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,都城在锡都,即喜都,又称苏完城、苏完颜城,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。元末没落,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,最终于明末衰退。“从金天辅六年(1122年)至明万历十六年(1588年),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。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、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。“锡伯部强盛时,永吉、磐石、桦甸、伊通以及长春、吉林两市的边缘地带,皆为其领地。”所谓海西四部,即扈伦四部(叶赫、辉发、哈达、乌拉),就是锡伯国(扈伦国)。
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,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。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(70.2%)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、巩留等县,在东北的沈阳、开原、义县、北镇、新民、凤城、扶余、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。
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,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,跟满语很接近。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。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,兼用汉语、维吾尔语、哈萨克语。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、衣食、居住等方面与满、汉族基本相同。
过去锡伯族的宗教信仰较杂,曾经有过对天、地、日、月、星等的自然崇拜;对鲜卑兽、狐狸、蛇、虫、古树、人参等动、植物的崇拜;对土地神“巴纳厄真”、谷神、瘟神、牲畜神“海尔坎”、灶神“肫依妈妈”、门神“杜卡伊恩杜里”、娘娘神、河神“罗刹汉”、山神“阿林乌然”、引路神“卓尤恩杜里”、猎神“班达玛法”、柳树神“佛多霍玛法”和渔神“尼穆哈恩杜里”等神的崇拜;对灵魂的崇拜;对祖先的崇拜。所信的程度都不一样。一般说来,主要是崇奉“喜利妈妈”和保护牲畜的"海尔汗玛法",素信萨满教,兼信藏传佛教。
(编辑:www.sjfsw.cn)